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3节(1 / 2)





  这个时代的教育其实并不是以学校为核心,而是以夫子为核心的。

  基本上都是有一定才学的夫子开设私塾,而后周围的家长闻讯将自己的孩子送过去学习。

  当然,这学生的多少也跟夫子本身的才华和名气有关, 自然是名气越大的夫子越受欢迎。

  而这些夫子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收学生的时候学生家长给的束脩, 这束脩其实就是学费,而夫子就是靠这些学费来维持日常的开销的。

  宛临之所以上学的孩子少, 以目前的情况来推测可能是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宛临本身的夫子少。这个年头每个私塾之中的学生都不多, 少的只有几个人,多的一般也就几十人,若是夫子数量少的话自然很多学生求学无门。

  第二,很多学生家长付不起束脩。这个世界没有义务教育一说,夫子就靠这个吃饭呢,自然不会让学生免费入学,所以这个学费也成了一个关键的因素。

  第三,学生父母买不起书籍和笔墨纸砚,私塾也不可能给学生免费提供这些,而若是连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供给不起的话,即使能够勉强拿出束脩的钱,上学一事也依旧是艰难。说起来这个世界里的笔墨纸砚和书籍都是较为昂贵的,普通百姓买不起也是正常。

  第四,很多人本身不重视上学,觉得孩子学这些没有用,不如在家里帮着干活。

  而这四点若是简单来说的话就是老师少,上学难,上学贵,轻视教育。若是她能解决这四方面的问题,那宛临孩子的上学一事也就可以彻底的解决掉了。

  夫子数目的问题谢宸安目前也只是猜测,具体宛临有多少夫子,这件事还需要让姚笑去具体统计一下,或许应该统计的更详细一点,比如说是宛临有多少夫子正在开设私塾,有多少的夫子曾经开设过私塾但是现在没有再开设了,还有多少人本身有才学也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却因为各种条件限制而没有能将私塾开设起来的。这三种情况加起来才能说是宛临总共的夫子数量。

  不过前一种还算是容易统计,而后两种却是很难给出具体的数目的。

  谢宸安寻思了一下,觉得这方面倒是不如让秦单来看看怎么宣传一下,让人去找这些人倒是不如让这些人主动送上门来。

  而要想减少学生的学费和学生家长的负担,那这财政方面的补贴自然是少不了的,不然若是没了收入,还有谁愿意来做夫子呢。

  而且必要的书籍和笔墨纸砚这些,也最好由官方来提供,这样才能真正的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谢宸安想到这又想到了这书籍和笔墨纸砚贵的原因,这书籍方面她倒是知道的,主要是在这个世界印刷术并不普及,大多数书籍都是要靠手抄的缘故。这活字印刷术是小学课本里面就在学的,谢宸安对此印象深刻,倒是可以让人仿照着去试试,看看能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把书价降下去一些,这也便于后续大批量的印刷学生教材。

  至于笔墨纸砚方面,她倒是一时间没有让这些东西降价的方法,这一点可以让人去琢磨,不过这些相对来说这些都还算是一次性投资,毕竟一个学生有两支笔,一块砚,一条墨就可以用很久,唯一大量耗费的反倒是纸张。

  谢宸安又想到了前一世里面某宝上卖的那种练习毛笔字的水写布,只要用毛笔沾水就能在上面写出字来,等到晾干之后还可以重复使用,这倒是个十分简单省钱的法子,最适合初学写字的孩子们,这个东西若是能够做出来再普及开来的话,那自然是会解决掉很大一部分问题的。

  而关于最后一点则是观念的问题,想要改变这种观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做到的,想要做到这一点还是需要长时间的观念上的灌输。

  谢宸安目前为止并没有强制百姓改变这种观念的想法,而宛临的百姓人数众多,她也没想过强制大家将孩子全都送去私塾,这样一刀切的方法在这个世界并不适用,而且现在方才开始教育,这一点也不现实,一步一步的来,先让想上学的,家长也愿意送其上学的这部分孩子先开始学习。

  后续等她们有了学习成果之后自然会有更多人愿意跟着加入其中,就像是当初开始的制瓷和刺绣课程一样,随着第一批人的宣传,后续加入的人自然只会越来越多,毕竟其中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

  谢宸安想通这一些之后瞬间就来了兴致,当即便站起身,让人将安绍和姚笑叫过来。

  来人听了吩咐之后急匆匆的去了。

  谢宸安抱着萧敬之狠狠的亲了一口,他真的是太聪明了,这几句点播真的是解决了她好大的难题,直接帮她拨开了迷雾,找到了最适合宛临现在发展的方法。

  萧敬之见谢宸安这幅激动的样子跟着笑了起来。

  安绍得了消息来得很快,谢宸安当即给她讲了水写布和活字印刷术的原理,而后让她回去试试能不能制造出来,并且表明这件事现在放在首位,让她尽快弄出来。

  萧敬之虽然对谢宸安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新奇点子这一点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听她提起这两种东西却仍旧是觉得有些赞叹,这些东西是他此前未曾想到的,如今听谢宸安这么一说方才发现了其中的便利之处。

  安绍对此新鲜事物也是有着几分意动的,她这边农耕工具的事情已经忙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手头除了弹药制造倒是也没有旁的事,完全能够抽出人手来在这方面做尝试,她一边在心里盘算着,一边应了下来。

  姚笑虽然也是听到传话之后便匆忙赶过来的,不过却仍旧是晚了一会儿的功夫,她来的时候安绍已经离开了。

  谢宸安让姚笑统计下,看看宛临现在有多少正在开设的私塾,顺便统计一下现在宛临境内有多少的夫子。

  私塾的数目比较好统计,而关于夫子这方面也只是先让她大概去看看,剩下的后面若是真的准备有动作的话自然会让秦单帮着宣传,到时候各项补贴政策下来,真的有教书育人打算的人自然会主动上门。

  姚笑这头也领命去了。

  谢宸安准备先观察一下情况,等到安绍这边把活字印刷整出来,有了可以批量印刷的前提,了解了现在宛临的具体教育方面的情况,心里有了数之后再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次日的时候两个夫子将孩子们写下的‘信’送来了王府。

  谢宸安此前让孩子们写这些也是想要了解一下她们都是怎么想的,这个时候看着手上稚气未脱的文字,谢宸安倒是来了兴致,开始一张一张的读了起来。

  萧敬之坐在谢宸安的身侧,也随意的拿过了几张看了看。

  孩子们对于未来宛临的想象大多数都还是很朴实的,前年因为蝗虫而导致的□□还近在眼前,大多数人对此的恐惧都还没有褪去,有不少人觉得宛临现在的现状已经是很好了,只希望能够一直维持现状,以后不再挨饿,可以吃饱穿暖。

  谢宸安开始觉得自己留的这个论题可能是有些太大了,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她们对宛临的未来还没有多少的代入感,未来这个词本身也有些太过宽泛了,此前她就曾读过这样的一段话,说是吃穿不愁的人才有时间思考未来,而对于那些眼下活着就已经耗尽全力的人,他们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思考那些。

  目前宛临的情况自然说不上是如此的严峻,而且各方面都在稳步提升,后续百姓的生活条件肯定能够有很大的改善。不过对于百姓而言这些还不足以让他们产生安全感,而且仅仅才过去两年,即使是吃穿没有什么问题,想来百姓手中也是没有什么多余的存款的,这般情况下也很难有安全感,不过等到时日长了,等到宛临的商业发展起来了,一切自然会产生新的转机。

  有个孩子写隔壁的姐姐因为父母没有在幕府任职,所以没有把姐姐送来念书的资格,但是她也很想念书,希望谢宸安能够准许她和自己一起念书。

  谢宸安见此不由一笑,日后等到私塾的事情办妥了,她的这个邻居家的小姐姐自然也就可以上学了。

  谢宸安拿过了另外一张,这个倒是认认真真的写下了对于宛临未来的期待,她写的是希望以后宛临可以像京城一样繁华,谢宸安不由失笑,她这心愿倒是挺大的,京城乃是全国之首,大饶多少年来都定都于此,京城的繁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数百年的积累和沉淀,这一点宛临只能望其项背。

  不过有梦想总是好的,就算在她的手里宛临发展不成这般,但是宛临有如此多的子民,子孙后代无限绵延,或许终于有一天这一点能够实现呢。

  萧敬之看着手上的几张纸,他的目光集中到了伏晗的‘信’上,观这纸上的文字,这伏晗的年龄应该已经十几岁了,她字体板正,书写也是很有条理,不过这却并不是她能够吸引住萧敬之注意力的原因,她之所以引起萧敬之的重视,是因为她对谢宸安十分尊崇。

  她这信上不乏歌功颂德之言,更在最后提出了让夫子将谢宸安所做的这些有利于民的事情在课堂上宣讲,因为她发现她们之中竟然有很多人对此不够了解,同时提出也要把这些告知宛临内的百姓,这才能够让百姓体会到她的用心良苦,让她成为民心所向。

  她这信上的歌功颂德之言可以看出是发自真心,而且她对谢宸安的推崇和她的主张都是可以利用的,他的确是需要将这一切宣扬出去,若没有了解并体会到这种种好处又何来的感激和忠诚,就算是谢宸安为宛临做了再多,若是没有一个能将其宣扬出去的渠道也是不行的。

  忠诚,这是他所希望看到的,而这种观念总要有人去灌输,后续夫子这边可以经由专门的教导之后再让她们去上课,不过这些孩子这边也是该有些主动做此事的人的,如此内外同时用力效果方才会更加的明显。

  萧敬之不动声色的将手上的几张纸放了回去,心中却是记下了伏晗这个名字。